内蒙古气象

METEOROLOGY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论文

  • 一种基于雷达观测的冰雹客观识别方法

    计燕霞;孙鑫;赵斐;孔文甲;姚晓娟;

    文章提取了2015—2020年4—9月武川地区19次冰雹雷达回波图像宏观特征并统计分析了最大回波强度、低层回波强度、回波顶高、风暴顶高、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密度6个特征量,分别采用中位数和下四分位数作为雷达识别冰雹参数阈值,建立冰雹的雷达客观识别方法。基于中位数粗选出识别冰雹发生的阈值分别为:最大回波强度>45.95 d Bz,低层回波强度>40.35 d Bz,风暴顶高>6.38 km,回波顶高>8.38 km,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2.74 kg·m~(-2),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密度>0.44 g·m~(-3)。基于下四分位数粗选出识别冰雹发生的阈值分别为:最大回波强度阈值>42 d Bz,低层回波强度>35.48 d Bz,风暴顶高>4.75 km,回波顶高>7 km,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1.54 kg·m~(-2),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密度>0.31 g·m~(-3)。对2015—2020年4—9月呼和浩特地区54个冰雹日进行检验,基于中位数和下四分位数的雷达客观识别方法对冰雹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51.9%和63%。对发生在武川县和呼和浩特市市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应用,表明在冰雹发生发展过程中,最大回波强度、低层回波强度、风暴顶高、回波顶高、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密度均达到了冰雹的雷达客观识别阈值。

    2025年01期 No.276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地基GNSS/MET观测的内蒙古水汽及其与降水关系分析

    杨明华;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地域辽阔、地貌多样。为深入了解内蒙古地区大气水汽分布情况,文章利用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内蒙古GNSS/MET观测资料分析了水汽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了大气可降水量(PWV)与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夏秋与冬春的PWV差异巨大,季节变化特征显著,东西部PWV差距在夏秋扩大、在秋冬缩小;(2)PWV空间分布呈现“两带两区”结构特征,与地面累积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结构一致;(3)GNSS-PWV在小雨、中雨情况下与降水量的相关关系更显著;(4)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强,GNSS-PWV总体水平逐渐增大,GNSS-PWV时序变化幅度趋缓。

    2025年01期 No.276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一次极端致灾大风的多源数据分析

    李鸾;杨琼琼;文想成;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以及SWAN雷达组合回波资料对2023年6月10日发生在芜湖市的一次极端致灾大风进行雷达观测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风过程安徽省受前倾的低槽影响,芜湖市附近地面有中尺度辐合系统,同时有较强的不稳定能量,中层干冷和低层暖湿的层结不稳定结构为雷暴大风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相控阵雷达探测显示此次极端致灾大风影响系统为弓形回波,回波顶高最大值超过了20 km,弓形回波后有明显的后侧入流缺口,预警时间提前量为30 min;雷达剖面分析表明,对流回波前端有强上升气流,后端有下沉气流,3~9 km高度有中层径向辐合;反射率因子以及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大值区在极端大风出现前5~10 min明显下降,可作为提前识别极端雷暴大风的预警指标;此外,相控阵雷达三维风场反演显示21:10事故发生点上空2 000~4 000 m处有明显的垂直风切变并逐渐增强,垂直风切变的增强使上升气流倾斜,进一步增强了中层干冷空气的卷入,加强了低层下沉气流,也是极端大风产生的原因之一,可作为临近预警指标。

    2025年01期 No.276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1981—2020年新疆地区夏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张慧琴;陈春艳;马红;依再提古丽;肖婧;

    基于新疆地区103个基本气象站1981—2020年夏季逐月降水资料、739个区域气象站2013—2020年夏季降水资料,利用数理统计和GIS等方法,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1981—2020年新疆、北疆、南疆、东疆平均夏季降水量分别为71.6、99.5、49.9、32.0 mm,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6、0.4、3.3、0.0 mm·(10 a)~(-1)。(2)北疆夏季降水量在1987年以后有增多趋势,南疆和东疆降水量分别在2009、1983年以后有增多趋势,未出现突变。(3)降水主要分布在天山山脉、伊犁河谷,其次是昌吉回族自治州南部山区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北部,在[200,1 400)m降水垂直变率为6.5 mm·(10 a)~(-1);在[1 400,2 000)m降水垂直变率为51.2 mm·(10 a)~(-1);[2 000,3 000)m降水垂直变率为-52.5 mm·(10 a)~(-1),在[1 400,3 000)m是降水相对较多且较为稳定的落区雨带。

    2025年01期 No.276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汕尾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气象因子影响分析

    刘炳锋;郭俊国;钟倩媚;

    利用1961—2020年汕尾市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月日照时数、降水日数、降水量、相对湿度、低云量和总云量等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来研究汕尾市日照时数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各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近60年汕尾市日照时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每10年平均减少57.7 h,且无论是季节还是月份日照时数都逐渐减少。虽然有些年份出现异常偏多的情况,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70年代。(2)日照时数在1972年发生了显著的突变,同时存在2~4 a和6~8 a的周期性变化特征。(3)日照时数的显著减少与降水量、相对湿度、低云量和总云量的增加密切相关,而与降水日数的增加没有明显相关。

    2025年01期 No.276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气象卫星遥感云图边缘检测的强云团识别方法

    原帅;张晔;翟墨;

    针对传统强云团识别方法存在错误识别与漏识别问题,提出基于气象卫星遥感云图边缘检测的强云团识别方法。文章利用小波函数对气象卫星红外云图与水汽通道云图融合,生成包含水汽信息与红外信息的气象卫星遥感云图,通过对气象卫星遥感云图边缘检测,实现对云图分割,提取到云图前景,利用支持向量机对气象卫星遥感云图分类,识别强云团,实现基于气象卫星遥感云图边缘检测的强云团识别。经实验证明,设计方法错误识别比例与漏识别比例均不超过1%,在强云团识别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5年01期 No.276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PM的呼伦湖湖面降水与周边降水的差异分析

    李庭轩;李孝荣;曲学斌;

    全球降水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是一种全新的降水观测技术手段,为气象、水文等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降水数据来源。为进一步分析呼伦湖在区域气候中的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14年4月至2019年3月0.1°×0.1°的GPM数据分析呼伦湖湖面降水与周边陆面降水的差异。分析表明:GPM在研究区内具有较高的数据精度,GPM与周边气象站点的月降水量相关系数达0.928,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呼伦湖湖面的年平均降水量为315.8 mm,比周边陆面偏高5.5%;湖面高于陆面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4—10月,其中7月湖面降水比陆面降水偏高7.0 mm,为所有月份最高。

    2025年01期 No.276 41-4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大气可降水量的商洛市暴雨预报指标研究及应用

    董淑珍;郭莉;杨晓瑾;徐琪惠;寇睿芝;

    文章利用2002—2022年商洛市7个国家级气象站的暴雨发生前12 h地面露点温度资料,采用露点法建立商洛市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PWV)关系模型,探究小时雨强与PWV关系,建立7个国家级气象站4—10月逐月的PWV阈值和时间提前量,选用典型暴雨天气过程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降水前PWV有一定跃增,其高值阶段往往预示着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发生,且每一次峰值均对应一次降水过程和最大降水强度的出现;整个商洛市的平均PWV阈值在22.12~42.16 mm,其中7、8月阈值最大,4月最低;各站的PWV阈值与其海拔高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商洛市PWV阈值相对降水开始平均时间提前量在5.1~9.0 h,其中4月最大,10月次之,7月最小;各国家级气象站PWV阈值相对降水开始的平均时间提前量为5.1~8.9 h,其中山阳站PWV阈值超前降水发生的时间最长,洛南站最短。总体上,PWV阈值对短时暴雨的可预见性较好,在短时临近预报中将PWV阈值作为预报指标有较好的物理意义。

    2025年01期 No.276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内蒙古温湿风实况分析产品研制及应用

    徐艳琴;段晓梅;乔淼;徐亮亮;李永利;韩帅;廖志宏;

    依托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发的省级多源融合实况分析系统,以逐小时和逐分钟的多要素站点数据为观测场,以ECWMF C1D预报数据为背景场,利用时空多尺度分析系统(The Space and Time Multiscale Analysis System,STMAS)开展产品生成试验。在对观测场进行质量控制和对背景场进行偏差订正的基础上,通过网格层数阈值参数和地面网格影响半径优化实验,构建针对温湿风多源资料的有效融合分析模型,实现内蒙古自治区逐小时、逐10 min的1 km分辨率的温湿风融合实况分析产品的生成,最后对2023年10—11月的融合实况分析产品与EC背景场和观测数据进行对比,评估融合实况分析产品的质量。结果表明:与EC背景场相比,各要素的融合实况分析产品与观测值具有更小的偏差、更小的均方根误差、更大的相关系数值;实况分析产品的评估指标在时间序列上也平稳低于EC背景场,在空间刻画上,与地面观测结果更为接近,能够体现出更多的小尺度信息;实况分析产品与赛区站点观测值非常接近,评估指标表现较好。内蒙古自治区1 km温湿风实况分析产品具有较高质量,能够满足实时业务需要,为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观测、预报和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2025年01期 No.276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突泉县≥10℃活动积温精细化模拟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牛冬;张超群;李彬;唐红艳;

    ≥10℃活动积温是作物品种选择的重要依据,文章应用大兴安岭南麓24个国家气象站和突泉县6个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建立了突泉县≥10℃活动积温精细化模拟模型,精度通过0.01信度检验。模型回代检验平均相对误差为1%,未参与建模的3个区域气象站模拟检验平均误差1.55%,满足≥10℃活动积温精细化模拟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地理信息数据,计算出突泉县9个乡镇、188个行政村、464个自然村的≥10℃活动积温,为农民科学选择适宜种植玉米品种,实现减灾增产增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01期 No.276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通辽市荞麦营养生长阶段气象指标研究

    孙琳丽;张连霞;陈卓雅;

    为了健全通辽市荞麦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利用通辽市荞麦种植区2个站点2017—2018年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历年农业气象观测数据以及对应的气象数据,分析了荞麦营养生长阶段气象条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用最优函数拟合法量化了通辽地区荞麦营养生长阶段热量、降水、光照气象指标,对2019年库伦荞麦分期播种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阶段气象指标与荞麦实际生长发育情况吻合较好,荞麦营养生长阶段上限温度为32.0℃,下限温度为12.5℃,较适宜气象指标依次为温度≥24.1℃,日照时数≥80 h,日照百分率≥40%,降水量≤61.4 mm。该指标根据通辽地区气候特点和荞麦生长发育规律获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将为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农业气象服务提供定量依据,同时该研究方法也将为今后荞麦生长发育全程的指标体系研究奠定基础。

    2025年01期 No.276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多模式多要素预报检验评估——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海拉尔赛区和扎兰屯赛区关键场馆为例

    刘思彤;白明;杨雪峰;

    文章利用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等地面常规观测资料、智能预报方法产品以及数值预报产品,从影响系统、模式检验等方面,分析开幕式天气,着重对“十四冬”海拉尔赛区开幕式当日及扎兰屯赛区2月13—26日进行多要素多模式预报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冷涡是开幕式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多模式预报明显降雪,但实况现场附近仅2个区域气象站有少量降雪、开幕式现场未出现降雪,主要原因是水汽条件有所欠缺;(2)开幕式多要素预报中,STNF的气温和阵风风速预报性能最好,平均风速和风向预报上MMIC表现最优异,湿度预报上MIFS参考价值最大;(3)扎兰屯赛区MMIC的气温预报性能最好,风向预报上赛区预报员人工订正效果最好,EC参考价值最大,其余要素预报STNF表现最优异。

    2025年01期 No.276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正>《内蒙古气象》主要征稿内容包括:天气、气候诊断分析与预测;气象业务技术经验及业务现代化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生态与农业气象;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灾减灾决策;专业气象服务技术方法;大气物理与大气探测等。1来稿要求1.1来稿务必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通顺精炼。稿件篇幅(含图表)5000字以上。1.2撰写格式:标题(不超过20字),作者姓名,单位名称,城市名称,邮政编码,摘要(不超过300字),关键词(3~5个),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请在文末加英文标题(实词首字母大写,其他字母和虚词小写),作者姓名,所在单位,城市名称,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1.3文稿中插图、表格要精选,每篇不超过5幅。图、表须无底纹、无底框,图下请标明图号、图题,表题写在表的上方,表格采用三线表,坐标图应标出量和单位符号。图片应清晰。1.4文稿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的字母、字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数学公式、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标明文种。

    2025年01期 No.27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文

    <正>~~

    2025年01期 No.276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