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戚佩霓;樊李苗;周淼;陶然亭;黄哲;房玥;
文章利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结合S波段和C波段雷达数据,对2021年9月2日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地区的一次小尺度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X波段雷达因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能捕捉冰雹云体的V形缺口、钩状回波、三体散射回波等典型特征,尤其在低层对流单体的监测上表现出显著优势。此外,通过差分反射率(Z_(DR))和差分传播相移率(K_(DP))等偏振量,X波段雷达能够更准确地区分冰雹和强降水。尽管X波段雷达对远距离回波存在衰减明显的问题,但其在冰雹识别和灾害预警中的潜力仍不可忽视。
2025年04期 No.279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赵悦晨;王田宇;刘啸然;
随着风电规模的快速扩展,大型风电场对局地气候的潜在影响备受关注。文章以乌拉特中旗大型风电场为研究对象,采用WRF4.1.3版本的WRF-Fitch模型,结合高分辨率嵌套网格(3 km和1 km),模拟2019年1月和7月风电场对近地面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降水的局地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变化趋势与观测一致;风电场效应局限于20 km范围内,冬季场内及周边10 km、下风向区域20 km范围内气温下降≤0.5℃,相对湿度上升≤1.5%,风速减弱≤0.5 m·s~(-1);夏季影响范围缩小至15 km,气温变化±0.1℃,相对湿度变化±0.5%,风速减弱≤0.3 m·s~(-1)。7月风电场上风向区域降水减少、下风向区域降水增加,变化幅度为±5 mm。基于实验结果构建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应用型气候效应评估方法体系,量化风电场对局地气候影响的季节差异及空间范围。
2025年04期 No.279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梦迪;尉德康;于静;贾宁;武文硕;
利用常规观测、区域自动气象站、通辽市多普勒天气雷达以及欧洲中心ERA5 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4年4月12日发生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的一次EF1级龙卷天气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龙卷发生在弱天气系统强迫下,500 hPa波动较弱,无明显涡槽系统,低空强盛西南急流、地面气旋提供了大尺度动力抬升条件。(2)对此次龙卷有利的环境场包括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高低空强的垂直风切变、丰富的近地面水汽、小于800 m的抬升凝结高度。午后高空干冷空气侵入,进一步降低抬升凝结高度,同时使高低空垂直风切变进一步加强,为龙卷的产生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条件。(3)地面干线、辐合线触发此次龙卷风暴,在东移过程中发展加强,形成超级单体风暴,回波呈现清晰“S”形,风暴存在暖湿和干冷入流V形缺口,并有强回波悬垂特征,龙卷中心附近0.5°仰角上产生γ尺度的强中气旋,维持两个体扫,龙卷发生前雷达探测到龙卷涡旋特征(tornado vortex signature,TVS),TVS底高维持在0.9 km,强度在45×10~(-3) s~(-1)左右,结合地面自动气象站风场和露点温度演变,为龙卷的临近预警提供了可能。
2025年04期 No.279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吕婷婷;张秀红;潘明溪;孙国芝;
文章通过整理分析哈尔滨国家高空观测站2019—2023年L波段气象探测资料,对影响探空高度的特殊原因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探空高度受季节和天气系统的影响明显,平均探空高度呈现夏季>秋季>冬季>春季的特点,春季为25545 m,夏季为26852 m。降水天气与非降水天气相比,非降水天气占比为94.17%,平均探空高度为26412 m;降水天气占比为5.83%,平均探空高度为23436 m,两者探空高度相差2976 m。升速方面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冬季平均升速快,为444 m·min~(-1),夏季平均升速慢,为417 m·min~(-1);探空高度受观测时次影响不明显。非球炸因素中,探空仪故障会影响探空高度,3种常见探空仪故障中,信号突然消失的情况最多。
2025年04期 No.279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岚彪;裴浩;贾成朕;苗百岭;徐丽娜;
文章基于锡林郭勒草原65个样地采集的地表砾石覆盖度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分析砾化土地砾石覆盖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土地砾化趋势,探索砾石覆盖度与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气象因子(气温、降水量、风速)共6个影响因子的相关性,最终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影响因子模型并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受海拔影响,锡林郭勒草原的砾石覆盖度空间分布具有一定规律,呈现北高南低和西高东低变化趋势;(2)植被指数、地形和气象因素对砾石覆盖度值均有影响,其中植被指数、降水量、气温与砾石覆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坡度、海拔、风速与砾石覆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锡林郭勒草原砾石覆盖度模型方程决定系数(R~2)为0.87,均方根误差(RMSE)为0.13,与实测值拟合精度较高,能有效反应该地区砾石覆盖度变化状况。
2025年04期 No.279 2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盈;胡志超;赵枫如;牛永梅;
文章基于归一化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利用2014—2023年Landsat8-OLI和Sentinel-2卫星遥感数据制作哈素海水域面积图像,对2014—2023年哈素海水域面积变化及其与气象因素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哈素海水域整体面积多年维持在30 km~2左右,明水区与水生植物覆盖区(主要是芦苇)各占一半。从2015年起,在积极的人工干预下,水域面积从2014年的12.87 km~2增加到2023年的15.43 km~2。气象要素与哈素海水域小气候产生相互作用:一是降水、高温(蒸发)等因素对哈素海水域面积变化有较大影响;二是哈素海具有平缓极端气温,增加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的作用;三是哈素海对区域风速有一定影响,水域内风速较周边陆地偏大。
2025年04期 No.279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雅晨;王佳妮;武文硕;杜明洋;
文章利用1973—2022年欧洲中心全球再分析数据集(ERA5-Land)月总降水量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逐月海平面温度数据,对松辽流域夏季(6—8月)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温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夏季平均降水时间序列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并于1999年左右发生突变。(2)松辽流域夏季降水经验正交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结果分别呈现流域一致性、南北反位相、正负位相交替的分布特征,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年代际振荡,其年代际变率集中在-0.4~0 mm·(10 a)~(-1)。(3)1978—1998年海温与降水的相关性整体高于1999—2017年,前期海温(冬季、春季)对松辽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更为显著,影响关键区集中在南印度洋、太平洋以及北大西洋。
2025年04期 No.279 4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浩;王媛敏;
利用欧洲中心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白塔机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加密自动站(呼和浩特市基本气象站和赛罕区气象观测站)、民航内蒙古空管分局多普勒天气雷达和FY4B静止卫星等资料,对2024年6月28日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一次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在高空冷涡、低层槽前西南气流的背景下发生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图上有“V形缺口”特征;地面热低压减弱转为冷高压控制,气压升高、气温降低、风速增大;此次冰雹天气过程具有较大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CAPE)(1765 J·kg~(-1))及适当的对流抑制能量(convective inhibition, CIN )(182 J·kg~(-1)),为冰雹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能量条件,强的垂直风切变(22.0 m·s~(-1))为降雹过程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条件;地面辐合线和冷空气侵入是冰雹天气的主要触发条件,大青山前坡地形抬升对系统性抬升起到增幅作用;0℃层(4.2 km)、-20℃层(6.6 km)高度适宜,沙氏指数(shaw index,SI)(-1.7℃)、K指数(27℃)均有利于冰雹天气的发生和发展。
2025年04期 No.279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梁景峰;朱旭敏;冯鹤;李爽;李开元;
文章以模块化理论为基础,从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和原则出发,首先调查分析岗位能力素质,归纳建立能力素质模型,进而按照能力素质内在逻辑关系,确定课程体系结构;再根据各类课程模块作用和特点,设计主要内容及目标;最后依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形成模块化课程大纲。将模块化课程大纲构建思路在防雷减灾培训课程体系开发中进行应用,通过对气象行业组织需求的归纳总结和工作岗位需求的调查分析,建立起基层气象机构防雷减灾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在充分考虑专业基础和岗位业务顺承关系基础上,研究开发了可根据培训需求进行课程模块组合的课程大纲,并将其应用于培训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开展基层气象人员教育培训提供技术指导。
2025年04期 No.279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菲;王祯晗;
气象与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关系密切,气象服务保障对体育赛事的安全及顺利举办影响重大,气象宣传科普媒体阵地是大型赛事气象服务的重要宣传窗口,文章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为例,就如何做好大型体育赛事中的气象新闻传播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入思考,通过分析“十四冬”报道中的优秀作品,探讨在体育赛事气象宣传科普工作中构建专业团队、丰富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渠道等方面的策略,希望能为气象部门开展大型赛事气象新闻传播及宣传科普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年04期 No.279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玉峰;刘诗梦;东方;王曼霏;
风电、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与气象因素及其变化密切相关,气象科技服务在新能源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结合内蒙古新能源发展现状和气象服务需求,主要分析能源转型背景下新能源评估气象业务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发展建议与对策,以期探索新能源评估服务“融入式”发展路径,赋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No.279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